政工论文

【2019新时代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思想】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政工论文 2019-08-29 点击: 手机版

  2019年4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其中总结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可谓是又一次把准了思想新脉搏,拨动了理论最强音和实践的行动指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新时代新思想,供大家参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何而来?它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新时代它又走向何处?针对这三个问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党领导人民走得稳当,走得踏实,走得自信,走得坚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光辉的道路从何处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代接着一代艰苦奋斗干出来的,是一步一步努力拼搏出来的,也是一关一关舍生忘死闯出来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各阶级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投入到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中,然而却陷入了道路不通、前途不明的魔咒和怪圈。农民革命追求的未来理想社会在太平天国的失败中破灭,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的洋务运动因甲午战争失败而告终;维新变法、清末新政和君主立宪改良无果而终;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刚出生则夭折。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苏维埃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于是历史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23日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了革命救国和自主建国之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走改革开放的道路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中国人民强起来了,这四个阶段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共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诞生和演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走向强起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前人救亡图存多年试错探索的基础上,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与时俱进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创新理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相继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人民和国家的富裕,现正在朝着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奋勇前进。就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孕育出了一条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横空出世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谈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说,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光辉道路的内涵是什么?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国共产党在实干中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都有了不断深化和认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也就不断地随之丰富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行了长期探索,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理论准备和宝贵经验;邓小平同志领导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中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两任总书记领导中国共产党推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了一个新时代的治国理政。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进行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的系统阐述: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经过五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又经过五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更为丰富完善。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调整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奋斗目标的五个指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分别与总体布局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精准对应,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五大内容无缝对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光辉的道路从何而去?在新时代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坚定不移继续走下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对党和国家提出更多、更实、更高新要求和新任务的新时代。那么为何我们在新时代下依然能有道路自信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来源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吸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出了资本主义没有未来迟早要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替代,进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

  道路自信来源于历史和人民共同选择的合法性。近代苦难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试错和摸索,中国人民已经陷入一种迷茫摸索甚至是穷途末路之境。正在此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人民高度一致地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人民有了坚强的政党做领导,并因坚信社会主义定能在中国变理想为现实而努力奋斗。这种历史和人民高度一致的选择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制度变革,这个历史过程表现出很多偶然性,其实这些偶然性背后有其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来源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合理性。在解决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顺应时代潮流,又符合中国国情;既能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既能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这种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先进性,令西方制度黯然失色,相形见绌。

  由此可见,吸吮着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史积累的滋养和智慧而发展成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8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发展史、改革开放40年探索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

  新时代,我们要书写的依然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坚持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中国人民强起来的美丽画卷。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你我结伴而行,我们都是追梦人。

  (作者单位:中共府谷县委党校)

  新时代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思想 着力打造清洁美丽新高地

  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2007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复的《亦庄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要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2017年党中央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也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是适应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期盼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多年来,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的指示,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作为空间规划的根本要求,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要作为城市规划的根本导向,把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之间关系作为优化城市总体布局的根本着眼点,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取得扎实成效,走出了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质量高效的新路子,开创了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一)产业体系布局:以资源节约、循环利用为重点

  在产业链形成上注重上下贯通。按照效率优先、结构优化、环境优良的原则,持续优化区内功能区间、产业结构,并将节能、绿色、低碳与产业项目选择相结合,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发展,构建企业间互利共生、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格局。目前,区内已形成包括制造、封测、装备、零部件及材料、设计企业在内的集成电路完备产业链,围绕奔驰建设整车制造产业园。以京东方八代线为核心,引入上游配套材料供应商及下游电视整机制造商,构建数字电视产业园,运进石英砂,运出数字电视整机的设想变为现实。产业链的贯通,不仅实现了可观的生态效益,也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实现地均工业产值205亿元/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水平的6倍。

  在能源结构上注重集约清洁。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014年建成全市首个无煤区的基础上,2017年又建成全市首个燃气锅炉低排放示范区,大力实施光伏发电、地源热泵、能源微网、风力发电等项目。同时,建立亿元环保专项资金,带动企业投资12.19亿元,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水平。区内光伏总装机容量46兆瓦,年发电量近9000万kWh,可供开发区全区用6天。推动电、蒸汽热水、冷水多联供,实现了能源从高品质到低品质的阶梯利用。目前,区内万元GDP耗能为0.1323吨标准煤,是全市的1/2。

  在水资源利用上注重循环高效。针对北京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现实,始终坚持节流、开源、提质、循环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政策,积极引导工业利用再生水,创建节水示范区,形成了三级循环体系(即企业水资源自循环、产业链水资源循环和区域水资源整体循环),将水资源循环利用变成破解日益紧缺的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矛盾的金钥匙。2018年,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万元GDP水耗连续6年保持在2.85立方米,是全市的1/5;工业用水中再生水使用比例40%,用水效率全市最高,达到国际行列的先进水平。

  (二)生态体系构建:以尊重自然、和谐共生为重点

  高密度拓广绿色空间,打造城市绿色动脉。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市率先完成绿地系统规划和园林绿化导则的编制,形成工字主轴-三横五纵-两个组团-五个节点的空间结构和市级绿道-区级绿道两个层级的绿道体系。大幅度提升道路绿化、改善厂区绿化,以线串点,扩点成面,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生态景观绿地系统。累计建成博大公园、凉水河滨河公园、国际企业文化园等公园绿地625公顷,实现44公里绿道系统与160公里道路慢行系统连网成片,做到绿道穿城,出门见绿,500米见园,1公里见水。在绿色空间打造中,还注重融入科技元素,太阳能座椅可充电可播放音乐,再生建材铺装的步道坚固舒适,智慧垃圾桶能促进垃圾分类,处处体现科技绿色的建设理念。现在,区内人均公园绿地为28平方米/人,远高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高水平推行绿色示范,提升城市绿色品质。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标准、模式,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行绿色工厂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在全市率先要求企业三废处理与项目设计同步进行、同步完成、同步运行,实现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污染负增长。推动互联网+技术在工业建筑节能领域应用,实现工业建筑能源及资源消耗精细、精准和精确管理。鼓励和支持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综合改造,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行政等手段,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7年工信部对全国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进行公示,北京上榜的8家企业中,有6家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内。2018年底,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民用建筑领域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建筑面积已达207万平方米,工业建筑领域已有26.4万平方米项目获得美国LEED标准认证,新建公共建筑实现80%的绿色建筑认证。通过多年的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建成ISO14000国家环境管理示范区国家工业节水示范园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18年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得了全市唯一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称号。

  高标准开展清洁行动,保持城市绿色清洁空气。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建成重型车管理低排区,淘汰更新企业自有和租赁国三标准车辆1000余辆,国四标准及以上车辆占比达到97.5%;成立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通过入户检查,电动叉车使用率提升到98%,使用比例全市第一;完善区域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坚持源头把关、过程管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坚持多措并举、多方联动、多管齐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大降尘力度,使用新能源环卫作业车辆每日机械冲洗、喷雾降尘2次以上,全区主干道每日再生水冲洗降尘8次,再生水使用量每日达到1000立方米左右;推进一批包装印刷类企业转移腾退,减排挥发性有机物1200余吨。截至2018年底,区内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分别下降13.3%、40%、5.9%。

  (三)市政体系建设:以低影响开发、绿色化标准为重点

  率先践行海绵城市发展理念,保障城市更安全。统筹用地布局、环境保护、景观和生态的综合性规划,建成区域、街区和地块三级低影响开发的海绵项目,承担起蓄滞洪、排涝、净化雨水、景观服务、微环境改善等职能,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转变。通过在建筑小区、公园绿地、道路广场等源头地区,建设下沉绿地、透水铺装、调蓄设施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加强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的自然循环。区内30%的面积已实现70%降雨就地消纳,提前完成北京市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大力促进综合交通体系发展,保障城市更健康。对外通道上具有均衡、便捷、多层次的特征,方便与中心城、大兴新城、通州新城的交通联系;内部道路上形成以荣华路、荣昌东街、荣昌西街为道路骨干,多条次干、支路纵横交错的方格网状布局;慢行体系上为了构建安全、便捷、绿色的慢行体系,利用路口渠化、导流岛、安全岛、彩色沥青铺装和隔离防护栏建设,打造以人为本的交通出行环境;公交出行上在全市首次采取PPP模式投资建设和运营T1线有轨电车,线路全长13.1公里,保障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每日10万人次交通出行。目前,区内规划路网为342.8公里,已完成83%,道路建设实现率居全市前列,路网密度为5.71公里/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5倍。建成停车泊位11万个,基本达到停车需求无缺口。绿色出行、便捷出行、高效出行,是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发展的一个突出成果,也是经开区基本无城市病的重要体现。

  积极推动绿色低碳理念进设施,保障城市更清洁。自2013年起,在新建及改扩建道路大规模铺筑沥青橡胶路面,里程超过100公里,成为亚洲首个大规模在城市道路推广运用橡胶沥青达百万平方米的区域,消耗废旧轮胎约26万条,节约标准煤7.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18.6万吨,2018年荣获国际环境保护金奖。强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及处理,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网络,提高废弃物回收效率和水平,促进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科学划分控制区、合理安排用地,解决居住、产业、公共服务用地之间噪音的交叉干扰。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区内雨污分流率、污水管网覆盖、污水收集率、污水处理率实现4个100%,居全市前列。一座环境好生态优,人与自然、人与生态和谐共生的清洁美丽家园屹立京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平衡发展充分的美丽工业园区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单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分局)

本文来源:http://www.xiaopihai.cn/lunwen/zhenggonglunwen/2019/0829/823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