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

2019新时代;一座城市的开放品格 2018演员的品格

快速阅读原理 2019-08-29 点击: 手机版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新时代,供大家参考。

  一座城市的开放品格

  上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连。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向来自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首脑这样推介上海。

  应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的上海,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一直领全国开放风气之先。在全国上下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上海如何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拓展空间、激发动力?

  上海在探索,在实践。

  开放领域不断扩大

  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从上海起步。全国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都诞生在这里。

  4月10日,在淮海中路的上海代表处,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正在紧锣密鼓为开业准备着。作为国内首家递交申请、首批新设立的外资控股券商,来自日本的野村控股株式会社拟持股51%。

  当天,野村控股亚洲(除日本外)执行主席及中国委员会主席饭山俊康说,20世纪80年代,野村就在上海设立代表处,一直是中国金融业扩大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去年的博鳌论坛上,我作为与会企业代表,又感受到了中国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有幸能抓住中国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的机遇,上海又始终站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野村公司上下对未来充满信心。

  不仅仅是金融、证券,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领域,上海也迈出开放新步伐。

  坐落于外高桥保税区的上海永远幸妇科医院,是国内第一家外资独资医院。这个洋医院的落户,得益于上海自贸区的先行先试。2013年和2014年,上海自贸区先后放开了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和投资总额的限制,让日本永远幸集团看到了机遇。

  2014年年底,我们提出办院申请,当时很多人提醒,在中国,一张许可证要跑很多个部门、盖十几个章。我们担心搞不定,花2万美元请了一家咨询公司指导。实际落户过程中,自贸区管委会、浦东新区多方支持,申办特别顺利,2万美元算是白花了。该院总裁范煜笑着说。

  近两年,类似的全国首家洋机构在上海不断冒出:首家外商独资资信调查及评级机构穆迪(中国)有限公司、首家外商独资职业培训机构普华永道商务技能培训(上海)有限公司、首家外商独资旅行社易新达旅(上海)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首家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万代南梦宫(上海)互动娱乐有限公司仅2018年,上海市新增服务业扩大开放项目达到413个,一大批项目正式投入运营,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洋机构扎堆落户的背后,是上海市持续放宽市场准入,稳步推进金融业、服务业、制造业扩大开放,不断对标国际一流、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

  开放环境持续优化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扩大开放,需要更大的胆略和气魄。2018年,上海市制定实施扩大开放100条,提出5个方面、20项任务、100条扩大开放的举措,其中明确提出要深化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重点领域开放。目前,93条地方事权全部落地实施。

  一些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得到解决。近几年,趁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总部拿到的订单大幅增加,然而却遇到了离岸结算难题。原有的监管体制下,要将大型机械由韩国工厂直接发往非洲,货物不报关入境,无法在中国境内进行资金结算。企业不得不绕道新加坡来完成,费时费力又增加成本。

  上海自贸区金桥管委会了解到这一难题,多次与海关、人民银行、外管局等部门沟通协商,通过建设信息综合平台、白名单制度等,解决了这一问题。该公司副总裁兼董事詹旭说,此举不仅让企业大幅节约了成本,也让公司的离岸贸易额增长了4倍。更重要的是,上海总部获得了国际范围的合同流、收入流和资金流,从原来纸面上的总部变成名副其实的总部。

  与此同时,上海在深化营商环境上下足功夫。2018年,上海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十大评估指标,一口气推出56项改革举措,全面完成两批共198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事项,办事环节平均压缩30.5%,办事时间平均压缩52.8%,目前99%以上的外资新设、变更事项通过备案方式办理,办理时间缩减至3个工作日,亲商、安商、留商、富商的投资环境逐步形成。

  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感受到了变化。2018年7月,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正式签约,落户上海。5个月后,该项目便拿到施工许可证,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拿地、当年开工,被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称赞为令人惊叹的上海速度。

  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开放的环境不断优化,吸引着全球投资者纷沓而来,5万多家外资企业已经成为支撑上海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们以占全市2%的企业数量,贡献了上海市1/5的就业、1/4的GDP、1/3的税收,更创造了全市2/3左右的外贸进出口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引资规模持续攀升,引资结构持续优化,总部经济量质提升。早在2002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办法,近几年多次进行修订完善,推动提升地区总部的规模和能级水平。截至2018年年底,上海市落户跨国公司总部677家,外资研发中心444家,总部数量继续领跑全国。一大批全球龙头企业跨国公司总部落户上海,呈现出在上海,为世界的良好态势。

  上海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

  2018年双十一,上海跨境电商单量达到275万票,最高峰时达到每小时100万票,当天交易额达到3.9亿元,通关放行率达到98.4%,基本实现了秒通关。天猫、京东等电商反馈称,上海平台处理效率全国居首。

  消费者畅享欢乐购的背后,是上海市持续加强开放平台建设的不懈努力。

  进出口货物报关、报检,申报时间由一天压缩到半小时;船舶进出港手续,由两天压缩到两小时。4月11日,在上海口岸中心,记者体验到了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带来的便利。2014年2月启动建设以来,经过多次升级完善,目前这一窗口对接22个部门,服务27万家企业,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超过20亿元。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建立,让昔日的人工跑腿,变成了数据跑路,也使得信息互换、监督互认、执法互助变成现实。眼下,这个单一窗口支撑全国1/3进出口贸易量,成为全球进出口业务处理规模最大的单一平台。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文,向全国推广上海单一窗口的建设经验。

  而这,仅仅是上海自贸区向全国复制推广的上海经验中的一项。

  经过总体方案的1.0版、深化方案的2.0版到全面深化方案的3.0版,建设5年来,上海自贸区始终坚持先行先试、制度创新,累计有12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尤其是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成为自贸区改革最彻底、实施范围最广的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上海着重打造的又一开放平台。4月12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国家会展中心副总裁刘福学介绍,与首届相比,第二届企业展览面积将增加3万平方米,新增了新产品、新技术、新政策统一发布平台,新增展示大型机械和大型车辆的室外展场,新增高端消费品专区上海用行动兑现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的承诺。

  加快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平台建设,做大做强国际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平台上海正围绕着打造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全面对外开放,提升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

  进入新时代,上海要承担起中央赋予的新使命,扩大开放是必由之路。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上海城市能级提升要靠扩大开放来聚集资源要素,核心竞争力增强要放在开放的条件下思考实践。未来的发展中,上海将继续坚持开放立市、开放兴市,努力把上海打造成为全国新一轮全面开放的新高地、服务一带一路的桥头堡、配置全球资源的亚太门户、我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战略支撑,在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上勇当排头兵。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迎难而上

  一季度,制造业统计数据抢眼,特别是3月份制造业增长加速明显。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在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完整的产业体系支撑下,我国制造业不断提升创新动能,加快完善顶层设计,推进高质量发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其中,制造业统计数据抢眼,一季度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7.2%,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3月份制造业增长加速明显。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在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完整的产业体系支撑下,我国制造业不断提升创新动能,加快完善顶层设计,推进高质量发展。

  制造强国重点工程深入推进,重大短板装备、关键新材料、工业互联网等补短板工程开始实施,人工智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接榜挂帅新机制探索建立。目前,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已达10家,各地认定并培育了90余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代表创新方向、更具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实现快速增长。高质量发展是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原则的发展,而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中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也是价值链上高利润、高附加值的领域,代表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6.7%,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0.2个百分点。其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工业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比如,3D打印设备、石墨烯、城市轨道车辆、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339.3%、55.6%、54.1%、48.2%和18.2%。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目前制造业生产和投资信心正逐渐恢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受4月1日起大幅下调制造业增值税率影响,装备制造业订单增加,生产明显回升。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比1月份至2月份大幅提高3.4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春节后,我国制造业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升至6个月高点。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长4.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4%,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9.3%。

  新兴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让传统制造业从以机械化、自动化为主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提升了制造业生产效率,改变了制造业商业模式。这些都表明随着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简政减税降费政策逐步落地,制造业供需两端正在回暖。

  一季度,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6.9%,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个百分点,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12.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重要的技术改造方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向各领域加快渗透应用,两化融合标准体系建设和贯标深入推广。截至3月底,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9%,制造业双创平台普及率超过80%,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实现快速增长。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制造业还需多方面转变,推动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应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打破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的死亡之谷,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工信部部长苗圩此前也表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需建立健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同时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科技、金融、人才与制造业协同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xiaopihai.cn/sudu/kuaisuyueduyuanli/2019/0829/830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