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因此,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就必须首先搞清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理,坚定学理自信。这是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基本前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理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全面推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理在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尽管诞生在170多年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引发了中华文明深刻变革,走过了一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成为立党立国之本。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中国化的新形态。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我们党面临执政新考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聚焦新时代命题、凝结新的思想精华,总结开创性独创性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次伟大术语革命,确立了坚持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独特中华文明特征,独立于西方模式和西方话语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制度体系、目标体系、战略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更具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话语权。这是我们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学理之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不断增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同志深刻而明确地指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日益提高,做到了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既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又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确保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多年风雨同舟,40多年披荆斩棘,40多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40多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力量更加深厚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据或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饱含着对人类发展重大问题的睿智思考和独特创见,孕育了充分展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思想文化资源,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人类前途命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占据了人类道义制高点,凸显了中国特有的大国风范、大国担当,凸显了中国特有的天下情怀、人类情怀,受到世界人民普遍赞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课建设经验日益丰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人才成长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坚持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系统性、实践性、创造性,在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扮演重要角色。
通过多年教学改革创新,我们形成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规律性认识。如果把这些规律性认识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马克思语),那么这些学理性的经验就是: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
高校大学生的理论扣子只能用理论去解析、解释和解决。只要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就一定能够激活这些学理基础和学理条件,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办得越来越好。
(作者系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
党中央印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为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新时代,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山东广大干部群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的指示要求,以自律为前提,以学习、教育和实践为途径,以制度监督为保障,坚持教育、制度和监督三管齐下,把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转化为党员干部激发使命担当、勇于攻坚克难的生动实践,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政德教育规范体系。以马克思主义政德教育思想为主导性资源,借鉴中国传统政德思想中的优秀资源,在学术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制定新时期政德规范体系,使为政者有德可依。开发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思想中与现代政德要求有关的并具有现实意义的成分。总结我们党在政德教育上的经验,并结合新的实际进行创造性探索和实践。研究和借鉴国外的一切好的做法,汲取现实借鉴。
强化外在约束,逐步使干部政德教育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现代国家的法制化趋向使得道德观念的培育更仰仗于外在约束机制,依赖于制度文化的制约力。因此,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政德培育,要强调党章学习和法制教育,增强规矩意识,使党员领导干部把内心对道德的敬畏和对制度的尊崇结合起来。在建立健全干部政德监督管理机制的同时要加强干部政德的法制建设。探索设立专门的干部政德监督管理机构,约束党员领导干部道德规范,保障公众批评、监督的权利。
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建设是我们党固本培元、补钙壮骨的基础工程。传承红色基因、涵养为政之德,首要的就是要打牢理论基础,特别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掌握蕴含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旗帜鲜明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理论影响,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政治任务,突出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各级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增强教学课程比重,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研读原著,结合本地实际,系统梳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把自己真正摆进去、把思想真正摆进去、把工作真正摆进去,全方位检视自己的言行,校正自己工作的方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作者系山东省济宁市委党校教授)
本文来源:http://www.xiaopihai.cn/zhishang/xiangguanbaodao/2019/0829/8179.html